而碰到地震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辦呢?通常自己的第一反應都是先衝到大門處把門都給先打開,因為總牢記著已忘了從哪裡聽來的這個訊息,避免大門變型,導致被困於家中的窘境,所以一直以來這都是第一件事情,可是這麼做真的是正確的嗎?
帶著驚恐的情緒,開始在網路之海奮力游著,期盼能找尋安全的避風港,提供能使人安心的知識,所以下面所分享的內容基本上只是為自己從網路上取得的資訊做個筆記,也提供給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們參考~
首先,
我看過一篇文章「地震來了先打開門? 避難包用在受困時?地震避災時常見的兩個誤解」,其中點出了先開門這個行為背後的盲點,因為我們開門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自己會被困在室內,但是室內的範圍定義究竟有多廣?自己家的空間?整棟大樓的空間?
所以如果是住在大樓,而只開了自己家的大門,那可能就只意味著不會被困在自己家裡而已,而且在你「去開門」的這個行動上所會經歷的風險(被東西砸到之類的),不過這些情形就只能交給自己依家中的環境來判斷了,不過如果真的遇到很大的地震,採用迅速找掩蔽的方式還是最好的。
而提到找掩蔽就會讓人想起「黃金三角」的概念,但是在我深信這種救命的理論時,卻也發現了反面論,指出黃金三角是一種迷思,反而會造成自己有生命的危險,唉呀~唉呀~兩方的說詞看似都很有道理,所以到底是哪方的論點正確呢?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可不得猶豫阿!
在此就來釐清一番吧!
「黃金三角」是指當建築物倒塌在物體或家具上時,使它們的下方會留出一個空間。受撞擊的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變形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變形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接著在補上一則多方同步轉載的優質文章「地震殺人還是迷思殺人?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這篇所提倡的就如標題所言,分析黃金三角的不適當之處,他是以遭遇地震的當下發生的情況先後來區分,「非結構性」與「結構性」的損害來著墨,其中結構性的損害又有建材上的區別。
文中總共點出了三項假設,在下面先整理出來:
●錯誤假設一:
「黃金三角」假定所有的建築物遇到地震後,都會崩塌並粉碎裡面的所有家具。
●錯誤假設二:
「黃金三角」假定民眾都能預測他們所在的建築會不會坍塌、並確定建築物倒塌後會創造出的黃金三角生存空隙的位置在哪裡。
●錯誤假設三:
「黃金三角」假定在強烈震動與搖晃的情形下,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到期望躲藏的位置。
藉由這三點所得的結論,人們無法預知何處能準確成為黃金三角,所以若選擇錯誤,反而會遭遇傷害,所以得出的最佳解為DCH(Drop臥倒、趴下, Cover掩蔽、掩護, Hold on握緊、穩住)才是正確觀念!
詳細的部分就請參考文章中所寫的內容吧~裡面還有其他災害的文章,相信也都很值得一讀吧!
另外,還有讀到一些諸如晚上睡覺時遇到地震的話,最簡單的就是直接裹著棉被滾下床,將枕頭用於保護頭部,靠在低於床旁邊的做法,聽起來真的是迅速很多,也不知道從哪裡還曾看過基於動物的直覺反應,遭遇危險時,蜷縮身體的反應就是最有效的方法,這一個思想。
不過,這一切都還是需要來評估自身周遭的環境吧!畢竟每個環境的變數太多,理論歸理論,實作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在確保具有理論的情況下,也不要忘了自身的思考和吸收。
最後,想起了之前在過年前夕的晚上所發生的大地震,經過那次的教訓,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反而是要抓件厚外套,不然碰到這種寒冷天氣還跑到戶外也是另一番折磨阿!
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